HR读一篇履历平均只要7.4秒!千万别让这7个履历“雷区”毁了你的宝贵机会

约 7 小时前
425 次浏览
时事新闻
 

你以为你的履历可以拥有一分钟时间去打动招聘经理?错!其实只有短短 7.4 秒。

根据求职平台 Ladders 的研究,招聘人员看到一封新履历,通常只会花 7.4 秒来浏览。而正是这短短几秒钟决定了这封履历的“生死”,是被扔进垃圾桶,还是让你进入下一环节。所以履历写作真的是一门技术活,以下是七个最常见、最致命的履历“雷区”,以及如何有效修正。千万别让这些问题毁了你的宝贵机会。

1. 通用或AI生成内容

使用如 ChatGPT 等 AI 工具起草履历虽方便,但切忌提交“机器人语言”的内容。履历应体现你真实的个人成就和专业价值,而非一堆模板。你可以使用 AI 工具进行初步构思或搭建履历框架,但务必花时间修改,加入具体成就、量化成果和相关经验,以突出你自身的独特价值。

确保你的履历展现的是你真实的声音,而不是听起来像算法批量生成的内容。

2. 无解释的工作空档期

空档期不是问题,不说明理由、毫无解释才是问题。当招聘方看到履历中有一段未经说明的失业期,他们可能做出最糟糕的假设——比如你被解雇、找不到工作,或者这段时间毫无产出。

而你要做的,是如实说明工作空档期,并用积极的方式呈现。你可以说明你这段时间是否用于进修、照顾家庭或自由职业,让 HR 看到你依然在成长。

3. 排版混乱、格式不统一

字体不一、行距凌乱、内容过长或过密会直接劝退 HR。你需要保持简洁、统一、专业的版式,使用易读字体,如 Arial、Calibri 或 Georgia,字号控制在 10–12 号,长度控制在 1-2 页内。还要注意留白,避免使用表格、文本框或过于复杂的格式,以便履历通过ATS(自动筛选系统)识别。

4. 只写职责,不写成果

光写“负责社交媒体管理”没用,HR想看的是你的工作“带来了什么结果”。你可以将基于职责的描述转化为以成就为中心的要点,加入具体数据、成果和你为雇主创造的价值。例如:“6 个月内将 Instagram 粉丝数从 5K 增长至 25K,带动销售增长 40%。”

5. 跳槽频繁但缺乏逻辑

雇主往往会对跳槽频繁的候选人感到犹豫,因为这暗示你可能很快离职,从而浪费公司在你入职和培训上的投入。许多招聘经理也将频繁换工作视为对工作缺乏承诺或难以适应新工作文化的迹象。

若你的履历中职位变动频繁,那么你需要突出每次转换背后的“战略性原因”,或将类似角色合并,展现你的职业发展路径。在求职信或面试中,你要准备好解释每段经历如何推动了你的职业成长,以及你现在为何寻求一个稳定的长期职位。

6. 拼写和语法错误

一个错字就可能被 HR 判定为不专业。你可以在写完履历后先放一放,隔天用“新眼光”重新审阅。也可以大声朗读履历来感受是否有不自然的地方,或者用专业工具,如 Grammarly 检查,并让他人帮你校对。

7. 过度分享私人信息

在履历中过度分享个人信息显得不专业,甚至可能让你面临歧视风险。履历中不应出现年龄、婚姻状况、社交媒体、照片或政治立场。只要保留与职位相关的专业信息,如姓名、城市、电话、邮箱、LinkedIn 链接等即可。如果想列出兴趣爱好,可以只写与职位相关、能体现技能的部分。

责任编辑:  
来源:  Forbes
点赞 (0)
脸书分享
微信分享
0条评论